7月6日,中共达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举行。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伟 张靖 摄)
市委书记邵革军讲话。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听取和讨论了邵革军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达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邵革军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3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7月6日在达州举行。
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46人,候补市委委员11人。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列席会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党员代表应邀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邵革军作了讲话。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听取和讨论了邵革军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达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邵革军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加快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和奋力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集中攻坚“五件大事”,全力抓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会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坚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自觉行动,是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是有效解决达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奋力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的关键举措。达州是四川经济大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时期,必须主动对接国省产业导向,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省产业布局,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夯基筑本。
全会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聚焦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和重点产业提质倍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着力培优扶强一批支柱企业和先导产业,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百亿级企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目标:到2027年,培育形成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大千亿级园区、10大百亿级企业,基本建成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端制造业占比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进一步增强,水电气路网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全面覆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服务业强市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全会明确,要坚持大资源开发、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科创引领、数字化赋能、园区化承载、绿色化发展“四大三化”突破路径,持续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塑造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实施重点产业提质倍增工程,培育“3+3+N”现代产业集群,引领达州制造业迈向中高端。要坚持区域布局引领产业布局,推动各地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分工、联动协同,构建“双园驱动、多点支撑”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突出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推动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推动新兴产业抢滩布局,抢占新风口、开辟新赛道、打造新模式,推动新兴产业裂变式、爆发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推动传统产业更新迭代。努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省重大项目名单。实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高质量打造工业发展主阵地。
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现代产业高水平协同。
来源: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