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内江东兴:养蚕11年,他终于说出了赚钱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9 1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到蚕房查看桑叶够不够,然后检查蚕的生长情况、给蚕体消毒、对蚕密度大的地方进行扩座、采桑叶喂蚕……”这就是蚕农刘棉勇一天的工作。2013年,原本在成都开实体店的刘棉勇选择回到家乡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双流村,改造100多平方米的民房作为蚕棚,流转土地种植桑叶,开启了他的养蚕之路。在这11年的养蚕经历中,有成功也有挫折,如今刘棉勇不仅将蚕房面积扩建到了600平方米,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实实在在的养蚕大户。

图片

刘棉勇

在外打拼,学习手艺

那段刚离开家乡,外出闯荡的日子,对刘棉勇来说已经成了模糊又久远的记忆。少年时的刘棉勇早早地就离开了家乡,初中毕业后去过广州、贵州、江苏等地,当过车间工人,做过保安。

图片

图片

2002年,他辗转到了成都,在这里他跟着师傅学习做皮鞋的手艺,学成之后他在成都开起了一家售卖皮鞋的实体店,刘棉勇负责设计、销售、保养皮鞋,这个店一开就是11年。当记者问刘棉勇为什么选择学习做皮鞋的手艺时,他坦然说道“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为什么,就是跟着师傅学一个赚钱的手艺,能够做下去,能够在外面立足就很好了。”

图片

图片

凭借过硬的手艺和待客的热情,皮鞋店的经营状况蒸蒸日上,刘棉勇回忆到:“皮鞋店开的那几年,那会儿买的还是可以,经营状况很好,我觉得能一直做下去。”然而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实体店普遍受到打击,刘棉勇的皮鞋店也难以幸免,“大概从2012年开始,受网购的影响,皮鞋店的生意开始变差,然后逐渐到了难以继续维系的地步了,没办法我只能关店了。”

图片

图片

“刚开始几年我的家人也会经常到成都帮助我一起经营皮鞋店,但是后来我母亲她腰不好,承受不了往来奔波,她就回到了老家双流村。”于是,面对实体店的打击和家人的呼唤,2013年,刘棉勇选择回到家乡,重新启航。

返乡创业,勇抓机遇

2013年,刘棉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双桥镇双流村,返乡后他没有给自己喘息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又开始规划自己今后的事业。在事业的选择上,刘棉勇没有做过多犹豫,“那时候在农村,种田也没有稳定的收入,养鸡养鸭养猪这些,风险还是有点高。但是我知道,从我小时候开始,双桥镇好多村民就在养蚕,养蚕的本钱低、回报率高,一个月就能看到收益了,一年还能收好几批,所以我就选择在家乡养蚕了。”

图片

据了解,双才镇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养蚕,不管是养蚕还是栽桑都经验丰富,这极大地帮助了养蚕初期的刘棉勇树立信心。但是刚开始养蚕的刘棉勇却遇到另一个“坎”,那就是资金问题。“第一次我养了1张蚕,养的蚕少,收入也少,如果我要扩大规模还需要有更多资金,所以在回内江后,我就在东兴区万达找了一个安全员的工作,缓解经济压力。”

图片

图片

于是,刘棉勇开始了白天在万达上班,晚上回家忙活养蚕的日子,就这样过了3年,刘棉勇养殖的桑蚕越养越多,面临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2016年,刘棉勇选择辞去万达的工作,开始专心养蚕。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去年年底,刘棉勇在双桥镇双流村7组成立了养殖专合社。

图片

图片

“很多机遇都是风险中得来的,很多时候我乐于去做第一个吃蛋糕的人,事实证明我的决定也没有错。”去年,东兴区试点“九批次”滚动养蚕法,通过增加全年养蚕批次,优化现有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养蚕效率,增加蚕农收入。面对新型的养殖方式,刘棉勇接下了这个充满未知的“挑战”,他的蚕房成了“九批次”滚动养蚕的试点基地。刘棉勇高兴的说道:“去年我完整养了九批的蚕,收入比前年养七批时高了7万元。”

精细管理,提升效益

今年他的蚕茧平均卖价58一斤,超当地平均收购价4块一斤,效益非常可观。从一个“新人”到养殖大户,刘棉勇为此学习了很多,他积极参加东兴区蚕桑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种外地参观、学习活动,主动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养蚕户,还经常和乐山、资中等地的蚕农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养殖技术。同时,刘棉勇的蚕茧产量高、品质好的名声也吸引各地蚕农打电话向刘棉勇请教学习养蚕的方法。

图片

刘棉勇介绍到,蚕在生长和吐丝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当温度低于22度或高于28度时就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蚕茧质量和产量。今年东兴区的持续高温天气可以说是愁坏了广大蚕农,刘棉勇也不例外,“那段时间每天从中午十二点开始到傍晚太阳下山结束,每天都按照蚕桑中心的要求对蚕棚和蚕进行降温,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去蚕房给蚕浇水,500斤一桶的水一天要打3、4桶。”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虽然尽全力挽救,但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图片

这次意料之外的状况让刘棉勇意识到,凭自己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够良好应对各种天气灾害的。这时,他了解到乐山有蚕农使用控温设备来保证蚕的优质生长,于是在今年最后一批蚕茧收获完成后,刘棉勇着手对现有的蚕房进行改造。记者走进改造中的蚕房,入门位置的设备上实时显示着蚕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入门左侧是水帘降温设备,右侧是三个排气风扇,绿色的暖气管分布在蚕房顶上。刘棉勇介绍到:“这些设备花了4万多,因为投入不低,双桥镇还没有其他蚕农尝试,这次我们鑫丝路专合社也作为了新设备的试验基地,如果效果好后续可能带动其他蚕农也装上控温和通风设备。”

图片

养蚕的学问不只在于管理蚕体,桑树的面积和质量也是影响养蚕规模和蚕茧产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养蚕规模越来越大,刘棉勇发现一个问题,现有的桑叶开始“供不应求”了。过去,刘棉勇疏于对桑园的管理,导致桑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于是近几年,刘棉勇学习桑树管护方法和技术,从剪枝到夏伐,从除草到追肥,注重桑园的精细化管理,桑园带动蚕茧产量明显提升。“3年前年收入7、8万,通过各方面的改进,今年收入翻了个番,20亩的桑园收入了16万。”

今年,从蚕房到桑园的路在政府的扶持下也从泥泞小路建成了1米来宽的水泥小路,这大大提高了运输桑叶的效率。“以前我只能推着鸡公车来往运输桑叶,非常不方便,现在修了水泥路我可以骑摩托车运桑叶,节省了很多时间。”

图片

11年手艺人,11年养蚕人,这两段的经历让刘棉勇感悟颇深。提到自己的创业经验,刘棉勇说道:“做好一件事要多看多学多问,有时作为外行看来很简单的事,其实自己做起来很困难,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耐心,做事细心,要不怕苦,吃得苦。”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