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雨多湿气较重,应多吃荠菜、菠菜等“柔肝”的食物和山药、南瓜等温胃祛湿的食物。取枸杞10g、菊花5朵、炒决明子5g、红枣2颗,热水冲饮。可滋阴养肝,清肝明目,适合虚火上炎、熬夜眼涩的患者。取金银花3g、栀子3g,热水冲饮。可清肝泻火、清热凉血,适合口干咽痛、热毒肿痛的患者。取桂圆、红枣各5颗,沸水冲饮。可安神润肺、补益气血,适合疲倦无力、失眠健忘的患者。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肝经气机,改善抑郁、胁痛、腹胀等症状。位于足背第一、二趾连接处。晨起拇指按揉3分钟,可疏解肝郁,缓解头痛、焦虑。位于小腿前外侧,按揉15分钟,可理气降逆,缓解肋涨。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睡前按揉5分钟,可调摄肝血、温养肝肾、安神助眠。位于两乳正中,按揉5分钟,可宽胸理气,改善胸闷气喘。春季养肝,需保证充足睡眠和规律作息,同时进行适当锻炼。“人卧则血归肝”。春季宜晚睡早起,借晨光升发肝气,顺应天时,蓄养阳气。久坐间隙宜舒展筋骨,空心掌拍打肩颈、身侧,缓解肩颈僵硬,舒畅气滞郁结。早晨大肠经当令,可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促进阳气升发。肝郁脾虚者宜适度运动,以身热微汗、气定神闲为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