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还记得当年的“红庙子”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1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眼下中国资本市场再度受到普遍关注,A股让投资者重燃信心。有报道说,簇拥着去开户的新股民中,有相当比例是“90后”和“00后”。他们的热情无畏,让老股民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但很快行情又大幅震荡,给新进投资者上了生动一课。而这些熟悉的冷热交替场景,熟悉的起起伏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成都“红庙子”早有烙印。这曾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名字,是难以数的投资者梦开始的地方。

图片

1993年,人头攒动的成都红庙子街 摄影/C视觉 余坪


图片


常言道,人生关键处就那么几步。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本地的投资者来讲,那个关键的“几步”,是成都一条名叫红庙子的小街。


它长不过200米,宽不过10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半载。但就在这逼仄的时空里,电光火般造就了全国首个自发的、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形成一个独特的半场外半场内的“一级半市场”,堪称当时中国场外市场的启蒙。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向来敢为天下先的四川,成为在全国较早试水股份制改革的省份。彼时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企业股份制改革骤然提速。随着上交所、深交所相继成立,大众开始重新认识股票。但在大家工资基本上都是几百元的那个时代,愿意用真金白银去买张“纸飞飞”(股票认购权证)的人很少,普遍都担心这些认购权证最后真成一文不值的“纸飞飞”。不少企业发原始股,还要反复开动员大会,很多拿到股票认购权证的员工想的就是尽早脱手兑现。

但在上世纪90年代能交易这些股票认购权证的地方很少,那时候真正的交易场所就是沪深交易所,但能登陆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1991年12月26日,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在红庙子街挂牌营业,随后交易中心门前开始出现零星的股票、股权证自发交易活动,这就是“红庙子”的雏形,小街的命运转盘就此开始转动。

图片
成都“红庙子” 图据《成都街巷志》

1993年,各地的上市公司开始登陆沪深交易所。当年4月26日,乐山电力成为首只登陆上交所的川股。当时没有涨跌幅限制,乐山电力股价短时间内暴涨几十倍!此情此景让所有人“醍醐灌顶”:“红庙子”买到的准原始股,上市后可以让自己一夜暴富啊!这个事件顿时让“红庙子”一步登天,成为成都、四川乃至全国投资者心目中的“财富圣地”,南来北往的投资者络绎不绝。财富和关注向它急速奔流,这条小街很快演变成一口滚烫的“火锅”。


图片

“红庙子”至今还流传的一个段子是:交易火爆的时候,从街西头的锣锅巷路口以每股4元收一手(1000股)成都亚新,挤到街东头的童子街街口就能以每股4.5元卖掉,10分钟时间就能赚500元。

鼎盛时期的“红庙子”,堪称股票场外市场的天花板。支张小桌,几把竹椅,收票的贩子穿着皮夹克跷着二郎腿目不转睛地盯着过往的人流,桌子上摆放着成捆的10元钞票而无需担心。在这里,只要提供股票权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便于以后过户),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简单之极。民间认为有挂牌上市希望的川盐化、成都高新、川棉、三电、剑南春等最为抢手。一些脑袋灵光、资金雄厚的人,成为“红庙子”的赢家。随着亦真亦幻的财富故事陆续从这里流传开来,有人估计过,以红庙子街为中心,顶峰时期每天来此交易、观摩的人达到5万,各种身份的人在此“共襄盛举”。

图片
1993年,成都“红庙子”最早的股民 摄影/C视觉 余坪

权证与钞票齐飞,大户与引车卖浆者流打堆。管你是多富有的主,中午一律都端一碗素椒面充饥。除了帮衬了面馆生意,红庙子街周边守自行车的人也乐开了花。在当时条件下,证券金融类报纸成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最权威渠道,四川本地的《证券与投资报》(今川报集团《金融投资报》)一纸难求,报社干脆在这里设立了“信息服务站”,每天拉来报纸时,犹如天降甘露般被众人一抢而空。唯一不高兴的可能是某局的门卫大爷。该局就在小街上,每天来上厕所的人络绎不绝,大爷不胜其烦又无可奈何。

图片
1992年8月8日,《证券与投资报》创刊 图据金融投资报

资本市场成立初期,是股票打开了当时国人的“想象宇宙”,而“红庙子”就是那个“宇宙中心”。上班时间没法去红庙子街的人,午休一小时都要蹬车来这里转一转,往往顺便交易一两手,说不定就赚回来一个月的工资。拥塞的街区,很像一列满载的春运列车,能把人送到自觉有希望的远方。

图片

资本市场的发展始终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始终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起伏,始终是螺旋式迂回式前行的。“红庙子”曾经很疯狂,但许多参与者并没有获得他们想象中的成功。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庙子”身处原始股发行和上市交易市场之间,后来有金融人士称之为“一级半市场”。但这些股权证、认购证、出资凭证的交易其实一直游离在正规市场交易之外,游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带,这也是“红庙子”最终走向落寞的真实原因。


在各种各样不规范交易层出不穷的时候,在参与者也只剩疯狂没有理性的时候,在股票交易犹如自由市场般随意的时候,风险悄然而至。很多人手中至今都还有不少当年在“红庙子”购买的低价认股权证,很多人连公司在哪里、做什么的都不知道,甚至公司是不是“萝卜章公司”都不打探。到最后,击鼓传花剩下最后一棒,这些当年比“洛阳纸”还金贵的认股权证和各种收据,都成了过眼烟云的“纸飞飞”……


为了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最终政府出面,红庙子自发交易市场被转移到成都市城北体育馆。由于此馆外墙呈白色,大家又称其“白庙子”,也取了“北”的谐音。但“白庙子”终归大不如“红庙子”红火,此时大家也开始变得理性,卖票的比买票的人多。到1994年,“白庙子”也解散了,股票交易的野蛮生长时代画上句号。


“红庙子”里载沉载浮。有人挖掘到第一桶金,有的则只收获了热闹。据统计,当时在“红庙子”交易的若干种股票权证中,有50多家成功上市,但大多数或者被托管,或者干脆就成了“废票”,包括当时价格低廉成交量最大最受欢迎的成都亚新、乐山金桥等。或许可以说,“红庙子”是一场大众投资的“启蒙运动”,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股民。它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投资场景,也是绕不过的历史记录。

行稳方能致远。中国资本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规范,走向法治化,在沪深交易所IPO常态化正规化以后,各地上市公司IPO进程也几乎与“一级半”市场无缘,类似的自由市场交易被历史淘汰也属正常。

近期A股的震荡调整是一场风险教育的“及时雨”,让新入场的投资者们知道敬畏市场,增强风险意识。刚刚过去的国庆大假期间,多家证券公司的开户情况显示,投资者较以往更显年轻化,尤其是“00后”占比最大。这是信息获取方式完全更新的一代,短视频、直播、社群文化等成为影响他们的主要渠道,AI也成了炒股高参。和老股民相比,他们个性鲜明,“杀伐果决”,更想增加个人财富,但风控意识有所欠缺。

今天的成都红庙子街,又是一条普通而宁静的小街了。只有一家券商营业部还挂着“红庙子投资者教育基地”的牌子,提醒人们这里曾上演的“财富大片”和那些投资教训——此情只待成追忆。

图片
撰文/周葱 刘柯
编辑/梁庆 郭书琼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