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提升四川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省疾控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四川气象局、省林草局13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四川省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技术指南。要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监测系统建设,完成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调查分析,形成气候变化健康适应需求清单。
主要任务包括推动将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融入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环境健康政策体系。推广应用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评估技术标准,出台四川省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指南。加强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气候敏感疾病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提升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接受度。加强对易感野生鸟类及其同群、同栖物种的疫病监测,开展布鲁氏菌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监测。
同时,要开展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和预估分析,突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系统揭示气候变化规律。每年编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评估报告。要改善医院、工业企业、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工作环境卫生状况,优化配备健康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脆弱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及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针对性制定脆弱人群健康干预方案。强化气候敏感疾病疫苗接种。
除此之外,《方案》提到,要组建省、市、县三级医学救援专家库,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心理干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预案,基于预报信息提前储备医疗物资,保证核心功能在一定时间内能维持正常运行。
健全气候敏感疾病的远程医疗诊断平台和医疗救治团队。依据不同气候敏感地区、功能定位城市群的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基层诊治能力建设,完善气候敏感疾病的分级诊疗网络。推动气候变化与健康宣教进乡村、进社区、进场所、进学校,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与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康养气候资源精细化评价,绘制康养气候资源区划图,提供康养度假参考指南。
要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技术、分类分级与防护等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开展四川疾病高敏感气象指数分析,研究四川疾病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方法。开展川渝一体化气候变化健康相关数据共享和利用,建立区域协同极端天气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动川渝气候变化健康领域科技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