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是草编工艺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原材料。龙凤镇做足头顶上的“小生意”,每年将50多万斤麦秆,编织成80多万顶草帽,销往国内外。 不出门、不出院、做草编、把钱赚。在龙凤镇龙凤社区,许多村民围坐在一起,利用空闲时间,有说有笑地编织制作草帽用的草编子。
在龙凤镇,草编已成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每年小麦收获后,村民们将小麦秸秆筛选后,做成草帽、扇子、提篮等。这些看似没用的秸秆,在当地村民手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镇上的草帽加工厂已发展到20多家,他们将村民编织的草编子收集起来,加工成各种款式的草帽,销往全国各地。
龙凤镇草编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余传明:现在,我们做草帽都是机器制作,一个工人每天能做300到400顶。我这个小作坊一年能够生产20到30万顶左右(草帽)。
“不点火、不冒烟,看看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龙凤镇今年种植小麦3000余亩,按照“支部+协会+编织户”的模式,发展草帽加工企业和草编专业户300余户。现在,“龙凤草编”已申报为达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力跨境电商,龙凤草帽走进了国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