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变化太大了,不仅有专业的护理员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还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我们感觉晚年生活越来越幸福。”9月6日,走进渠县清溪养老服务中心,今年91岁的特困老人邓祖全感叹:“现在环境好了,服务质量更高了,愿意来住的人越来越多!”
渠县清溪养老服务中心
从清溪敬老院到清溪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是名称之变、服务之变,其背后更是渠县养老服务发展的理念之变、机制之变。
近年来,渠县以“微改革”撬动大民生,立足本地实际,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依法对全县40所公办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全面盘活养老机构资源,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造血能力,做好养老普惠性和个性化服务“后半篇文章”,聚力打造养老服务“渠县品牌”。
渠县农村失能老人中心敬老院
发展机构 提升普惠型养老质量
91岁的特困老人邓祖全见证了清溪养老服务中心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交谈中,他拉着记者高兴地介绍自己的“家”。
走进中心内,眼前的四合小院宽敞整洁,环境优美。老人们或坐在大树下聊天乘凉,或聚在娱乐室打扑克、看电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消磨闲暇时光。中心公共区域配有标准化厨房、就餐区、娱乐室。两人一间的卧室内,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数字电视、空调、洗衣机、音箱等设备一应俱全。
清溪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正在大树下乘凉
“升级改造后的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改变了管理服务制度,将基础工资创新为员工薪酬、绩效、激励工资,采取公司招聘竞争上岗方式,打破了‘吃大锅饭’混日子的服务旧模式,而且提升了养老服务水平。比如科学搭配营养膳食、订购统一的四季服装、推行分级护理、心灵慰藉、心理疏导等,从硬件到服务,都实现了农村养老量级提升。”渠县清溪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四川德屹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护理部经理甘建成介绍。
在清溪养老服务中心举办文化活动
“2021年前,全县37所农村敬老院面临设施陈旧、服务单一、人员不足、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床位实际利用率不足五成且因为严重依赖政府出资,不是特困老人还住不进来,改革迫在眉睫。”渠县民政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田文俊说。
为此,渠县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在农村推广“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模式,政府出资修建的养老机构,委托民营企业运营管理,借助民办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优质服务资源,为入住的特困供养对象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并向社会开放养老服务,满足一般家庭养老需求,发展普惠型养老。
护工为老人整理床铺
“当年,通过竞争性比选、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实地考察后,渠县引进四川德屹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将37所农村敬老院整体打包给该公司运营,探索出农村养老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田文俊说道。
中心发展“院民经济”
“以清溪养老服务中心为例,3年来,中心入住老人数量从35增加至60人,床位使用率提升至86%以上。在提高入住率的同时,我们还承担着服务延伸和区域辐射影响的职能,一个养老中心能辐射周边两到三个乡镇。截至目前,全县37所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已接收120余名社会老人入住。”甘建成告诉记者。
医养结合 打造多元养老综合体
近段时间,在渠县医教养产业园乐康养护院开展康复治疗的60岁老人胡成东,已经能下床走路了。
“腿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感觉身体恢复得不错,现在每天还能下楼到院子里遛弯、做操。”胡成东表示,“养护院和医院只隔一条走廊,还安装了电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看病就医是真方便。”
“养护院和乐康中医医院联动并行,目前有20余名医生和40余名护士为院内150余名社会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四川福孝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渠县乐康养护院护理部主任奉娜介绍。
“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我们都能第一时间诊治、开药,并由院内配备的护工提供后期护理。”在奉娜看来,医养结合中的“医”对老年人非常重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如果单纯从吃和住的方面看,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差别不大,最大的不同是老人生病后能否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渠县乐康养护院护工照顾老人
“今年年初,我查房时发现102岁的李传良老人身体不适,立即通知医生为老人检查,幸亏救治及时,婆婆在当天转危为安。”奉娜说,“我们的职责就是把‘医’融入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守护。”
早在2021年,渠县就开始推行“公建民营”试点扩面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四川福孝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盘活政府闲置资产,打造了由渠县乐康中医医院、渠县乐康养护院和渠县楠山职业技能学校三部分组成的渠县医教养产业园,涵盖颐养、颐居、颐学3个服务功能区,主要提供医疗诊治、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健康评估、老年教学、社会组织孵化、养老人才培训、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等11类服务。
养护院为老人举办庆“六一”活动
此外,该产业园建立的渠县智慧虚拟养老院,依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整合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方资源,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开展上门巡查、就医和关怀等服务,使得医养结合服务得以更快地走向家庭。
渠县虚拟智慧养老院内的智能设备
细化分类 社会兜底更加精准
“中午两荤两素一汤,晚上一荤一素,有时候根据老人要求,吃一顿简单的臊子面、抄手或水饺。”正值晚饭时间,在渠县农村失能老人中心敬老院的食堂内,前来就餐的老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聊,身体无法自理的老人由护工一勺勺喂饭。
渠县农村失能老人中心敬老院内老人正在用餐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结构变化,渠县高龄、失能、独居、留守老人数量持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上升。为更好服务老人,解决新时期养老服务问题,渠县养老机构从老人的需求出发,探索入住老人的细分需求,提供更个性化和更精准的服务。
“在我们这里入住的,大部分是全失能和半失能的特困老人,因此在照护工作上必须做得更细致用心。”渠县聚恩佳园康养中心总经理冯驰介绍,为全力做好社会兜底工作,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问题,渠县建立了失能老人敬老院,对失能特困人员进行集中照护。在今年渠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赋能提升过程中,渠县将该院委托给了聚恩佳园康养中心运营管理,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对院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改造后的院区可同时容纳400名失能老人入住。
理发室免费理发
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内不仅有健身器材,还建有书画室、理发间、娱乐室和小卖部,在公共活动区铺设平整防滑的路面,增设老年人标识,安装老年人扶手、座椅、电梯等,在室内卫生间增设沐浴椅、紧急呼叫按钮,卧室安装床头柜扶手等。
小卖部内老人购买食品
“针对院区入住的160余名失能老人,我们分成2个工作组共50余名护工轮流看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夜间一天巡查3-5次,每周还有医护人员为老人们开展身体检查。部分失能老人因为行动不便,生活起居上还需要我们24小时陪护。”冯驰说。
“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身体比以前健康了不少,现在还可以靠辅助工具慢慢行走。”今年69岁的周仕政因行动不便又没有子女照顾,在政府帮助下,年初来到这里接受康复治疗。
晚饭后,老人在健身休息
随着“公建民营”模式在渠县广泛推行,新模式给公办养老机构带来了新活力,“院民经济”“智慧养老”等一系列新理念也让更多老年人乐享最美“夕阳红”。
来 源:掌上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