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地区面积不足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一,却是重点粮食产区。一直以来,耕地细碎分散、空间布局无序、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四川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持续推进20个国家级试点和21个省级试点。试点给四川丘区带来了哪些改变?近日,记者前往遂宁寻找答案。
更好效益
平均地块面积翻倍,农田成了“香饽饽”
遂宁市安居区会龙镇唱龙村,农田平坦开阔,田坎规整。将稻谷颗粒归仓后,种植大户王海军翻耕了农田,洒下油菜种子。
“借着整田,今年初,我流转了村里整理出来的近200亩农田。”王海军说,第一年种植就实现丰产丰收。王海军所说的整田,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唱龙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以前土地零散细碎、耕种难度大、收益少。“如今,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农用地整理,村里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沟凼路池等基础设施也分布有序。”唱龙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春介绍,原来大家一度不愿种的“鸡肋田”成了“丰产田”,变成抢手的“香饽饽”。
闲田变良田,关键是要科学“集纳”有限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相关工程措施,实现“小田并大田”。在遂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通过对现有耕地进行提质改造,平整耕地、调整田块形态,加强田间灌排渠、田间道、生产路建设,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
土地整治过程中(资料图片)
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截至目前,遂宁新增耕地约4599亩,平均地块面积由整治前的2.4亩增加到5.1亩,耕地集中连片程度进一步提高,持续促进粮食产量提升。
更高颜值
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村民住新家村庄展新颜
走进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田边新建的一排排两层楼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集中安置点,大家通过抽签选房。”三门村村民田顺说,如今的村子,有宽阔干净的道路、漂亮整齐的绿化,以及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
去年8月,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三门村启动建设用地整理,根据群众意愿,通过建新安置和货币安置等方式,将闲置、荒废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并同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丘陵地区村民居住分散,房屋多为瓦房,农宅闲置、破旧的情况较为普遍,大家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很强烈。”三门村党总支书记傅仕雄介绍,全村共有128户村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其中建新安置40户,复垦耕地共计60余亩。
“土地复垦出来以后,村民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交由村集体进行流转。”傅仕雄算了一笔账,复垦出来的土地按照每亩400元流转费估算,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多元。
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农田,8月水稻飘香 (资料图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安居区还在河流生态修复上下功夫。”安居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严磊介绍,眼下,安居正在对琼江一级支流会龙河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和河岸缓冲带,恢复会龙河会龙镇段河流岸线生态植被,完善河流水生态系统。“项目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通过2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2个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遂宁引进社会资本0.8亿元,实施4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覆盖9个村,规划建设8个集中聚居点,进一步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