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诈骗的话题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据媒体报道,在四川省渠县,存在一个公租房骗局。在“交几万元保证金就能拿到房子钥匙”的“承诺”下,当地近千户人家上当受骗,且大多数属低收入群体。骗子骗得如此顺手,被骗者如此之众,一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凡是骗局,都免不了要假戏真做,越是假的就越做得跟真的似的,这样才有迷惑性和煽动性,从而让很多人放下戒备,中其圈套。渠县的公租房骗局之所以危害大,除了持续时间长达数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行骗者的特殊身份颇能忽悠人。在警方查处的31人诈骗团伙中,有两人是村党支部书记,有一人是村委会主任,有一人是村文书。一些群众之所以交保证金,就是因为他们是村干部,相信了他们。村干部的公信力,竟然成了一些人用来诈骗敛财的工具,既损害群众利益,又损害党的形象,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交保证金的人中,不少人根本就不具备申请公租房的资格,可为什么还是敢交钱当这个“冤大头”呢?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确实存在有车有房还能住上公租房的现象,“有人交钱弄到了公租房”是现实中存在的事实。这就好比广告一样,一传十、十传百,造成一种盲从效应,致使很多群众上当受骗。开着汽车住公租房,表面上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实质是公租房管理存在巨大漏洞,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把原本属于困难群体的民生福利变成了少数人的“唐僧肉”,而这种不公现象又助推了非法的、扭曲的地下交易,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让很多人在利益诱惑下卷入其中、难以自拔。
搜索相关的新闻报道,公租房使用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并非个案,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民生问题之一。很多案例也告诉我们,公租房的管理乱象背后,往往存在腐败问题,一些政策执行者上下其手、内外勾连,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把公租房变成了“私家产”。有鉴于此,要让公租房成为惠及困难群众的“公平房”,一方面要从严治理乱象,有问题坚决纠正,有腐败坚决查处;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严把准入关、审核关、管理关,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把不符条件者挡在门外,坚决封堵一些人利用公租房牟取私利的渠道和空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