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后的秦汉时期,渠县竹编就非常发达,在渠县出土的汉砖上,就有精美的竹编纹样痕迹,经过唐宋,到了明清,渠县的竹丝宫扇已成为达官贵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二十世纪70年代初,渠县竹编艺人刘嘉峰经过父传、师传和自己刻苦钻研,总结和研究各种竹编技法,发明了竹编“提花编织法”,首创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等系列竹编工艺新品种。能在竹编上编织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特别是竹编字画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竹编工艺史上一大创举,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竹编新秀,使传统的竹编技艺得以不断发展和传承。
渠县刘氏竹编的生产从设计图纸到竹丝制作,从产品编织到成品,要经过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分工合作,精细严密,全由手工操作。
渠县刘氏竹编品种繁多,主要有竹编字画和瓷胎竹编两个大类。其中竹编字画又分竹编卷轴、台屏、地屏、挂屏、摆件、宫灯、人物肖像、双面竹丝编(龚扇技术)等品种。瓷胎竹编中又分花瓶、各式茶具、酒具、文具、咖啡具,各式摆件等品种。从编织技法上又可分提花编织(竹编字画技术与立体竹编技术相结合),图案编织和彩编、疏编、素编等品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由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器形来决定。
渠县刘氏竹编的主要特点为“提花编织、以竹作画”,设计新颖、技艺精湛、玲珑别致、典雅美观,尤以编工精细见长。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品种繁多.
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
刘 嘉 峰 简 介
刘嘉峰,男,汉族,1946年生,四川省渠县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三代“龚扇”传人龚玉文先生。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1988年被评为首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3年国际竹藤组织授予中国竹编工艺大师称号;2012年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嘉峰从小聪颖好学,6岁启蒙学习竹编技术。在长期的竹编实践中,研究总结和掌握了各种民间竹编技艺,集各家之长,并不断创新。1972年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发明了竹编“提花编织法”。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断完善,首创独具特色的“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等系列竹编工艺新品种。能在竹编上编织各种书法和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开创了中国竹编有史以来“以竹作画”之先河,将我国的竹编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该科研成果于1988年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1990年国家科委作为国内首创的优秀科技成果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刘嘉峰的作品设计新颖、技艺精湛、技法独特,尤以编工精细见长。画面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竹编艺术流派——“刘氏竹编”,在我国的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有双面竹丝编《威震山河》、《天女散花》、《月中观音》;彩色瓷胎竹编《龙纹梅瓶》;提花瓷胎竹编《国宝》、《天伦之乐》;竹编立轴《东蓠赏菊图》、《芙蓉锦鸡图》;竹编长卷《维摩演教图》、《文姬归汉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红楼梦二十四钗》;竹编人物肖像《伊丽莎白》;竹编挂屏《虢国夫人游春图》;竹编屏风《琵琶行》、《正气凛然》、《天堂》等。在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展览评比中,曾五十余次荣获金奖、银奖等各种奖励。其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四川名牌产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中国优质名牌产品、世界杰出手工艺品等称号。2008年,渠县刘氏竹编由国务院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刘嘉峰是一位全能的竹编艺术大师,精通“竹编字画”、“双面竹丝编”、“瓷胎竹编”等品种从造型设计、图案设计、技法设计、原材料制作、作品编织到装裱装配等100多道工序。尤其是竹编字画的研制成功,掀起了中国竹编历史上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竹编新秀,使传统的竹编技艺得以不断发展和传承。刘嘉峰还不断总结竹编技艺和理论知识,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早期论文(1987年)“浅谈竹编工艺品的设计与创作”被四川省科委评选为优秀论文。2006年受四川省经委的委托,为主起草《平面竹编工艺品》和《瓷胎竹编工艺品》国家行业标准(草案)。20余年间,直接带徒和培训竹编技艺人员800余人,艺徒遍及省内外。其科研成果、作品和业绩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中国竹编艺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共和国专家博览》等典藉中。由于刘嘉峰的突出贡献,渠县竹编已成为我国竹编艺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2003年,文化部授予渠县“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称号。